俗话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来了, 相信驻马店很多家长都在纠结着一件事情——到底该不该给老师送礼?送什么?或许早在教师节前一个月,身边的妈妈们就在商量教师节该送老师什么,家长微信群里也都讨论开了,教师节本为尊师重道,现在都看看成了什么样子了?
某网友向我们爆料:
据这位网友透露,他朋友的小孩在驻马店某所小学读书,眼看教师节要到了,家长群里就开始各种商量送老师什么礼比较好。我们从他发来的微信聊天截图了解到,最开始是班级里个别家长带的头,并在群里组织其他家长集体给两位老师送礼,两位老师各一人一张200元的超市购物卡,也就是一个家长要花400元给两位老师准备教师节礼物。这位网友还透露,她的朋友其实心里是不愿意的,可是大家都送,如果自己不跟上的话,怕孩子以后受到老师的区别待遇,只能勉为其难地跟着大家一起送了,不仅教师节,以后还有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节...难保都要送了。
我们不知道这2位老师会不会收下,但是如果他们收下这一笔的话, 那么按一个班级最少40个学生,一个学生家长给他200元的购物卡,一个老师一天的收入...
看到这我由此想到前两天一位驻马店家长在某贴吧发帖吐心累的事,看完发现这真的是一部赤裸裸的宫斗戏啊!每个家长都可以拿奥斯卡了!真的是大开眼界!
网友@wx_魂淡_MrFEt发帖
因为我的宝宝上的幼儿园是比较贵的私立幼儿园,刚开始三天我就已经深深感受到了那种相互竞争,相互争宠的浓厚氛围。
首先得声明老师们确实很负责,下班后挨个家长电话沟通宝宝们的情况,然后在群里给家长们上课如何帮宝贝们顺利度过适应期,同时还要发送本周的课时计划安排以及家长注意事项,一个周末就没闲着。作为幼儿园新生的妈妈,心里是由衷的感谢老师的付出。
家长们更加没有闲着,从孩子进教室那一刻开始,手机就基本长到手上了,生怕错过一条信息。因为得不停的恭维老师,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恭维,得有水平,有技巧。在群里的每一字都得仔细推敲,就比如群里有三位老师,当一个老师发通知时,是说老师辛苦了,还是说xx老师辛苦了,还是说老师们辛苦了,都体现出各位家长的水平来,处处都是较量和争宠。老师每发一个内容,都要去抢沙发,就看谁速度快。很想问问那些上班很忙的家长们,还有时间专心工作吗?
建群才三天,群里就充满了火药味。有位妈妈不懂规则,第一天上学宝宝手臂就被刮了道口子。第一反应就感觉是被小朋友指甲刮伤的,于是拍了个照发到群里,想提醒家长们及时帮宝贝们剪剪指甲,这位家长刚说完就被家长群起而攻之。有些家长利用这个机会狠狠的恭维老师,赶紧维护老师,“理解万岁,老师很忙,一点点皮外伤而已,你这么说是在指责老师没有提醒家长剪指甲吧”等诸如此类话语,让这位家长有口难辨,可是我估计老师看了也很无奈吧。
老师每发一个通知,家长们都会复制通知内容并加上娃的名字接龙。有次老师周末晚上10点还在准备这个星期的教学计划,并把学习计划发到群里,因为太累中间出现了错别字。怕大家遗漏了老师的通知,家长们都会接下去复制。那么问题来了,是直接复制错字还是帮老师改过来?很多家长选择了直接复制,因为怕老师没面子,而有些家长就直接不吭声的帮老师改过来了。还有更高水平的家长改过来后,赶紧借此机会拍个马屁,“老师这么晚了真是太辛苦了,打字的时候累得眼睛都有点睁不开了吧。”
在我们宝宝纯净如水的年纪,我们的家长们正在给他们建立一潭浑浊的深水,看不穿,看不透,只剩下心累!
小驿妹有话说:
又是一年教师节。对于教师节礼物,身边不少孩子正在上学的同事正在为“送不送”、“送什么”、“怎么送”犯愁。
为学莫重于尊师。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节的设立就是为了让全社会都向辛勤培育下一代的教师表达感谢、致以敬意,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全国上下形成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因此,每逢教师节,学生向老师赠送礼物表示问候和感谢,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近年来,教师节送礼却渐渐的变了味。
当前,原本一句话、一条短信或者一张卡片就可以表达的真挚感情渐渐的似乎已不足以表达对教师的尊重,各种面值不等的购物卡、充话费、微信红包成了不少家长和学生的首选。这种赤裸裸的“表达”不免让人震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小驿妹认为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家长一切为了孩子。许多学校现在推行的都是精英教育,“超级学校”,将师资等各种资源集中在一起。再加上家长们大多都抱着“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希望老师在学习机会与评三好学生、推优等方面多给孩子机会”这样的心理,为了让自家孩子能够得到老师的“优待”,借教师节送礼无疑是一条捷径。
二是老师“左右为难”。有些老师爱占小便宜,有些老师“盛情难却”,“不收的话家长更担忧,觉得自己瞧不上”,再说中国还有句俗话叫做“伸手不打笑脸人”,家长们送礼上门,老师们不好意思拒绝也好,半推半就也好,反正也就收了。但这却让送礼的家长心满意足,没送礼的家长忐忑不安,于是也得送礼。老师们呢,不管是否心理怎么想,既然收了一家,另一家也得继续收。
三是监管十分困难。不论教育部门还是学校,作为教师的管理者,遏制和杜绝教师收受学生家长的礼物责无旁贷。但由于家长送礼和教师收礼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学校想要发现非常困难。而且,出于维护学校声誉和“人情”的角度考虑,即便真发现了教师存在收礼行为往往也是“内部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那么,如何打破这种“潜规则”呢?教育部门的各种规章制度显然只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关键还是要从整个社会风气下手,坚决刹住送礼之风。同时,还要打破“超级学校”的教育垄断地位,将精英教育变为真正的素质教育,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否则,教师节送礼之风恐怕不仅不会消停,还会愈刮愈猛,我们的最后一块灵魂净土也将彻底失守。
如果你对教师节送礼之风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在文章下方留言!大家共同努力,还大驻马人民一个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