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种老板?
一言不合,就发了
N条四五十秒的语音
就没想过
人家在吃饭
在路上
在办公室里
没带耳机怎么办?!
要么外放被其他人听到
大写的尴尬
要么把手机贴在耳边好几分钟
去听那个忽大忽小的声音
所以,有一部分人
不喜欢微信语音,甚至是讨厌
调查依据
2014年,纽昂斯通讯公司曾经对1000名年龄从18岁到65岁不等的美国智能手机用户进行了一项调查,有27%的受访者表示听语音消息是一种负担。
更有甚者,有19%的用户会在收到语音消息时感到被干扰或者恼怒。
纽昂斯通讯公司的调查中提到,有85%的用户认为文字信息会比语音信息更方便。
因为在正常传达同等信息量的前提下,听取语音消息所需要耗费的时间远远多于直接阅读呈现在屏幕上的文字信息。
平常我们阅读文字信息,1秒钟看10个字小菜一碟,但是如果听语音呢?
一般人正常语速下,1秒钟也只能说2~3个字。碰上“中国好舌头”那种1秒9个字的,估计你也得重听N遍才能听得清他在说什么;
如果碰上语速慢、语无伦次,充斥各种无意义语气助词(比如“嗯哦啊”“这个……”“那个……”)的人,那真真是对个人耐性的严重考验。社交软件本就是作为一个方便现代生活信息快速处理的工具而出现,语音消息的信息低效性显然与使用场景格格不入,不符合人们的期待(你还不如给我打电话或者写邮件呢)。
恐怖谷理论
大概意思是:人们会恐惧那些机器——和人类非常相似的机器,可能这种相似非常容易看出,人们还是会感到恐怖。中学的声学中告诉我们,我们自己听到自己的声音和别人听到的我们的声音是不一样。原因何在?——在于声音的传播的介质的相异,我们自己听到声音是通过骨传播的,而其他人听到的声音却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当使用微信语音的时候,里面会出现一个不同的声音,可是,这个声音明明是我发出的啊。怎么是另外一种声音。显然这种反差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就像恐怖谷理论所阐述的那样:人们产生了对这个机器的恐惧。
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约翰列侬,他就是非常反感从收音机里面听到自己的声音,而且,即使他成为了甲壳虫乐队主唱之后,他依然要求制片人和录音师掩盖他的真实声音。
公共场合放外音很尴尬
现在的手机多是触屏的,在公车上和朋友微信聊天,对方发来语音,在听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扬声器播放模式,声音就会外放,若是日常聊天内容还好,若是比较隐私的聊天内容,那多尴尬。
不方便查询记录
文字记录,当自己想找某一段时间或者某个方面的聊天内容时,直接翻看即可找到。若是语音消息,你还得一个个的听才知道哪个是老板真正的指令,并且听了一次就得熟记在心,不然忘记了又得重新听一次了。
除了以上还有这些
手机震动了十多次,看到了十多个红点,但根本不知道信息重不重要。
一条59秒的消息,听到49秒,突然又进了一条语音,一切需要重头再来……
终于找到机会逐条听完,发现1分钟的语音里,关键信息只有几秒。
想把信息分享给另一个相关人,但既没办法截图也没办法转发。
两天后,再想找这几秒的关键信息,发现消失在茫茫语音中根本找不到!
鲁迅先生说过
浪费时间就是谋财害命。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发语音就等于抢我的钱啊!
版权声明:CareerIn除发布原创干货以外,致力于优秀投行/PE/VC文章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微信instructor22或instructor11
CareerIn19周投行/PE/VC学徒计划6期班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