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家庭教育其实不少见,甚至就在我们身边,或者是亲戚,又或者是朋友的孩子……
相信大家都有过过年聚餐时被亲戚家的孩子的大吵大闹弄得头晕,和吃饭时吵着要吃某一道菜,家长在安慰无果后向孩子“妥协”,将满满一道菜端到孩子一个人面前的经历吧,这些例子看上去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其背后反应的则是一个家庭对孩子家庭教育的失败,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家庭过度宠溺。
家长不对他们在公共场合吵闹、不对他们“独占”一个菜肴的一系列行为制止。
一味纵容他们的后果,便是导致其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以及过分自私。
这些失败的案例也是小事,在往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再教育的方法给予纠正,对孩子的影响也不算特别大,但是有些失败的家庭教育则真真正正的成为“家庭暴力”,其造成的阴影或将伴随孩子的一生。
几年前轰动一时的“吴谢宇弑母案”便可以作为“家庭教育”变为“家庭暴力”的典例。
吴谢宇(图源网络)
展开全文
事情发生在2016年2月14日,因为没有接到曾经表示要回国过年的吴谢宇母子,吴谢宇母亲的家属报警打开了吴谢宇母亲居住的中学教职工宿舍,发现了吴谢宇母亲的尸体。经过警方调查后发现,吴谢宇有着重大嫌疑,并将其逮捕归案。
那么为什么吴谢宇要残忍杀害自己的母亲呢?这和家庭教育的失败又有什么关系呢?
从事件发生后的走访中可以看到,认识吴谢宇的同学、朋友都对他有着非常好的评价,“老实人”、“超级学霸”等等好评络绎不绝,甚至吴谢宇的女友还告诉访谈记者说到,吴谢宇是她遇到过最温柔的人。
“温柔”,为何这个词能用在一个残忍杀害养育他十几年的母亲的人身上?
据女友所说,吴谢宇在和她交往期间,基本每天都会和她问候,并且每天汇报他的行程。
这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吴谢宇已经对其女友产生了极度的依赖,而导致这种极度依赖的根本原因,一定离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吴谢宇母亲对他的极端控制。
吴谢宇在北京上大学期间,基本每天和母亲通一个电话,将一天行程以及花费事无巨细地告诉母亲。
从这里不难看出,母亲的极端控制导致了吴谢宇的过度依赖,吴谢宇将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他母亲控制,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病态共生”。
在心理学上,一般构建病态共生的人是将自己建立在控制主导权的位置上,这里的吴谢宇母亲便是让吴谢宇与其建立其病态共生的“操刀人”。
这种病态的共生关系会导致其中一个人的自我被主导权的人所杀死,也就是说,吴谢宇的自我被母亲所“杀死”了。
这也是为何在弑母案发生之前吴谢宇在生活中保持着良好形象的原因之一。
自己的“超我(也就是母亲所控制的部分)”压抑着“本我(自己的本能冲动)”,由于一直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家庭背景的影响,从而一直无法正视自己内心本我的本能冲动和欲望,这是导致吴谢宇形成巨大精神危机的原因之一。
这样巨大的精神危机最终也导致了这起惨案的发生。
当然,举出吴谢宇案这一例子并不是为了为其杀人行为进行辩解,杀人犯不可原谅也不可同情,吴谢宇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付出了代价。
文章举出这一案例也只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不能只靠口头呼吁。
刚才我所提到的吴谢宇母亲的极端控制欲大家可能会觉得可怕,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控制欲随处可见,只不过没有如此极端罢了。
我的一个朋友小刘曾经也向我倾诉过类似的问题。她曾经在一次午后闲谈的时候给我倾诉,她的父亲的一些行为给她带来了许多烦恼。
比如:
在家里安装监控——只为了监督家人有没有做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趁着小刘不在家,以找笔记本为理由去小刘房间翻找,甚至偷看聊天记录——只是为了看看女儿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干些什么。
或许在这些家长眼中,这些只是“保护”孩子的行为,其实就是控制欲的表现,也是失败的家庭教育的表现,会对孩子产生了很严重的影响。容易让孩子和家长之间产生芥蒂,导致孩子和家长的沟通欲下降,以及产生信任危机,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或许这些小小的矛盾在目前看来并没有什么,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将会埋下某些危机的隐患,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影响,是一种精神上的“家庭暴力”。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父母缺少对孩子的 尊重 和 耐心 。
缺少尊重,常常也与较强的控制欲有所重叠。
如强行向孩子灌输自己的想法,不听孩子的意见,以及不经过允许翻阅孩子隐私等。
缺少耐心则是表现在对孩子的不耐烦。
家长缺乏耐心,容易与孩子产生冲突,让孩子没有安全感,让孩子自闭、自卑、颓废、焦躁。
那么,家长如何“避雷”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呢?
第一,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也是减轻家长对孩子控制欲的方法之一。
有些家人可能认为孩子年龄尚小就否定孩子的想法,殊不知,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与孩子建立一套良好的、互相尊重的关系。
第二,言传身教。
我经常从家里老人口中听到,如果找了对象一定要去看看ta父母,如果觉得ta父母有些地方有问题的话,那一定要注意一下自己的对象有没有这些问题。
因为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很容易让ta身上也学到父母的行为。家长应该树立榜样,以身作则,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三,认清自己,认清孩子。
“优秀”并没有一个标准,并不是只有成绩好才是优秀的唯一定义,同时 也认清自己和其他优秀家长的差距,向他们学习,认清自己的孩子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不要强求孩子去做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让孩子失去了快乐,丢掉了本心。
最后我想说,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能只看到我们想要孩子发展的方向,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
在发现孩子身上问题时,也有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不要纠结于“面子”,家庭教育不能“死”在面子上。多尊重,多倾听,不要将“家庭教育”变成“家庭暴力”。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