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如果是男同胞看到这篇文章,
必须给各位直男们一发
高能预警
千万!
千万!
千万!
不能让女朋友/老婆 看到这篇文章!!!
“李泽言”上了微博热搜,因为他今天过生日。
他不是某个明星,而是一款恋爱游戏中的虚拟角色。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这位“国民老公”。万千少女的梦,万千男人们的情敌。
最近很多人谈论这款恋爱游戏的火爆,办公室也有不少女同事(及少量男同事)在玩。游戏提供四种人设的男主角,登陆进去,你就可以开展四段恋情。
很像那种以女主角为中心的偶像剧,而它提供的是沉浸式体验版。
我采访了几位玩过这类游戏的女生,想知道她们为什么着迷、有多上瘾,以及为什么愿意为虚拟角色花钱。
然后我明白了:角色的假的,感受是真的。
他们就是一些能谈恋爱的人工智能的初级版本。
游戏无法为你提供一个真实的恋人,但可以给你心动、甜蜜、关心、征服感。
把谈恋爱这件事拆分,当你需要其中一些情绪,就可以快速从虚拟体验里获得。
目前,这的确不是、也无法取代真正的恋爱。
但那一天可能真的不远了。
少女玩家眼里的游戏主要内容:“撩、暖、甜”。
直男策划眼里的游戏主要内容:“钱、钱、钱”。
更有女生表示说:
玩了这么久的橙光
玩这个游戏,不知道为啥
第一次在galgame中感觉到
自己是个绿茶婊
周旋于四个男人之间
纪念老公上热搜,留念
每次没体力了,没钱了,就想卸掉游戏和他分手算了,但是又不忍心就这样放手
氪金?氪不动了
哈哈哈哈哈分了一次,第二天主动复合
真不敢相信,一向不看偶像剧也不追星的我,竟然同时爱上了四个“纸片人”。
前段时间,看见朋友圈多了好几位白太太、李夫人,我也产生了好奇心,就下载了《恋与制作人》。一开始我还信誓旦旦地说:“我就想了解一下这个游戏,我不会氪金的!”然而玩了几天之后,我的手机和电脑桌面已经全换成了二次元男朋友们。而且,为了让他们多多给我打电话发短信,我也开始氪金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三次元男朋友说:“我要吃醋了。”
我说:“你把初音手办扔掉,我们再聊这个问题。”
有人说:追星我还能理解,但二次元角色完全是虚构的,为什么大家都爱 ta?
为什么我们都爱纸片人
1. 连 ta都不知道?这天没法聊
玩游戏没几天,你就会发现表情包都能看懂了,聊天也能接上话了,许久没说过话的朋友也来问你要不要加个游戏好友。如果周围有人不了解,你也许还会和他们介绍一番。
听说只有玩过游戏的人才能看懂
已故的马里兰大学人类学教授约翰·考伊(John Caughey)认为,每个社会中都有一组社会成员需要知道的人物形象,可能是神灵、领导者、媒体形象,ta 们发挥了社交“黏合剂”的作用。也就是说,通过建立拟社会关系,我们和周围的人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这实际上强化了真实的人际关系。
2. 明知不可能,还是会当真
就像明星擅长和粉丝互动一样,纸片人背后的商家也会使用种种技巧,让你感觉 ta 在跟你一个人互动。比如在游戏中,给角色发短信之后,对话框里会马上显示“对方正在输入”,仿佛世界上真的存在那么一个 ta,正像你一样紧握着手机,期待着屏幕亮起。
就问这样的对话谁能扛得住!
我们的大脑还没有学会识别现代媒体的欺骗。对于频繁出现在媒体上的角色,我们会将 ta 视为社区中真实存在的人物。比如,看到有人在朋友圈高调宣布“李怼怼太苏了”、“许教授真可爱”,我们会觉得和真实情侣的秀恩爱没什么不同;如果有男生因为女朋友玩游戏而吃醋,那么他其实也进入了这样的拟社会关系。
3. ta 是我们喜欢的人
那些走红的偶像明星、虚拟角色,本来就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理想情人。有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们喜欢的电视剧人物和他们现实中的恋人、朋友非常相似。而对有些人来说,偶像更像是他们的理想自我。
何况,《恋与制作人》有四个男主角,偶像团体 EXO 目前有九个人,AKB48 团体更是有四百多人……偶像明星千千万,总有一款适合你。
4. ta 不会拒绝你
相比被真人拒绝的尴尬,抽卡失败的失落感简直不算什么。
真实的人际交往总是伴随着被拒绝的风险,但是在拟社会关系中,你是绝对的掌控者,你决定了这项关系何时发生、如何进行、如何终止。
纽约州立水牛城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希拉·加布里埃尔(Shira Gabriel)说:“在拟社会关系中,我们基本没有被拒绝的风险。如果你的自尊水平不够高,那么被拒绝会让你遭受自我认知失调的伤害,你更倾向于进入那些被拒绝风险更小的关系。”
研究人员还发现,对低自尊水平的人来说,和偶像建立拟社会关系有助于让他们提升自尊水平,并且更接近理想自我,而现实人际关系无法产生这样的效果。
我与纸片人欲罢不能的爱情
自述:
1. 掌控感
“4 个男人为你痴、为你狂”
@鲁罗 | 25 岁 策划 恋爱中
玩了十多天,我觉得这个游戏的最大吸引力,就是在跟四个男人谈恋爱时,还可以掌控全局。
这四个男人几乎集合了所有理想人设的元素:特警白起、总裁李泽言、科学家许墨、巨星周棋洛,总有一款是对的。
关键是,你还能在游戏里体会到一种主宰权:不管怎么玩,你都不会失恋。
完成任务,你就能跟他们继续发展。聊天时选择正确选项,就能看到好感度增加。
解锁更多剧情,他们就会为你苦,为你累,为你哗哗掉眼泪,为你痴,为你狂,为你哐哐撞大墙。
我可以随时选择开始和结束的时机,电话接不接,信息回不回都在我。不理他们,他们也不会走开。
接完许墨的电话,他对我的好感度又增加了几十。
要是现实里每个人脑袋上也顶个好感度的进度条,不停地+100、-50……不知道恋爱会不会更容易一些?
2. 陪伴感
“不管什么时候发信息,他一定秒回”
@小怪怪 | 26 岁 广告人 单身
最喜欢游戏里发微信和打电话的功能了。
聊天他们会秒回,发个朋友圈他们也会第一时间跑来评论。尤其是当他们给你打来电话,就像真的接到男友电话一样,声音还特别好听。
除了日常剧情,现实里逢年过节,登陆游戏也能发现他们在信息里撩你。
今年元旦,游戏里的总裁李泽言居然是第一个跟我说新年快乐的人,在顶部以通知的形式。
他问我打算怎么过,我说,在家一整天,不怎么过。因为真的没有人约没有人陪。
发送消息出去,屏幕马上就显示正在输入,然后就收到消息:在家等我,我马上到。
天哪,知道是假的,还是温暖到我了。
现在的移动网络,其实已经改变了我们对 “be there for me” 的理解,时刻保持联系变成了合理期待,也因此变得更容易脆弱,更怕孤单。
而游戏带给你的感受,就是自己一直在被关注,被重视。
玩《秘密关系》的体会可能更强烈一点。有男女两种模式,要通过聊天的方式同时撩八个人,彻底体验一下渣男渣女的快感。
当我打开游戏看到他们发来的一堆信息,一下就觉得根本没时间孤单了。
超级忙,太开心了。
3. 费钱不费脑
他说 “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
@林析 | 24 岁 学生 单身
被同学带着玩儿了十几天,当个生活调剂。
倒不是被具体哪个情节撩到,比较像是:恋爱的需要被迅速满足,这样就不用费心费神地拍拖了。
我最近还是比较想谈恋爱的,不过没有合适的人。恋爱游戏就很省时间和精力,具体发展路线都被设定好,不用自己操心发展方向,玩着很安心。
四个男角色的台词也是真的有套路,比如:
“我不会让你陷入危险,只要你在风里,我就能感知到。”
系统发个礼物都会有他们的甜言蜜语:“你还想要什么,我都给你。”
青春期看过的言情小说桥段,全在这里了。配上声音和动作,就戳得更加精准。你再清楚这是一款游戏,还会不由自主地怦怦心跳。
真正谈恋爱是需要郑重考虑的事情,但闲着没事儿过把恋爱瘾,就当练习了。
4. 心跳感
“隔着玻璃跟他额头贴额头,又傻又甜”
@Emily | 29 岁 金融 单身
我从大学就开始玩恋爱游戏,现在虽然不再是少女的年纪,还是很喜欢那种心跳的感觉。
最深刻的感受是玩《无法触碰的掌心》。这个游戏比《恋与制作人》更走心些,需要跟被关在小屋里的男主角隔着玻璃互动,聊天,帮他找寻自己的记忆。
有时男主还会让你隔着玻璃跟他一起贴额头,最妙的就是,你也必须得把额头贴在手机上,用手指来代替,系统会说不行。
我就一边觉得自己傻一边默默把脸贴了上去。
有时睡过一觉醒来,都会有 “我真的有个男朋友” 的虚幻满足感,连带着对生活都特别有期待。
其实现实恋爱的暧昧期和热恋期都特别美好,因为有喜欢的人,对这个人有特别的感觉,就发现身边每一样东西都有那个人的影子,看什么都觉得开心。
这些游戏,就是给我虚构了这么一个让我心跳的角色,瞬间转变心情。
哪怕只是一句撩人的话,都能让我拍着桌子嗷嗷叫,捧着手机说 “ XX 真好!”
生活都被点燃了。
5. 满足感
“不过玩了这么久,他们都还没直接说过喜欢我”
@李夫人 | 28 岁 公关
前两天朋友说, 估计 10 年之后大家都跟 AI 过了,谁还跟真人谈恋爱。
玩了《恋与》一周,我觉得这个时代可能要提前到来。
激情、亲密、承诺,一段美好爱情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全满足了。刚开始谈恋爱的那种期待感,跟一个人有点苗头时的暗喜,都能在里面体验到。
今天是总裁李泽言的生日,一登陆游戏,女主角(就是我)的同事还会来吹耳旁风,怂恿我送他一个自己做的蛋糕什么的。全是这种暧昧期的小心思,挺沉醉的。
但是玩到第四章,他们还是没有一个人直接跟我说喜欢我。
不花钱就推进不了剧情。而且我现在都没抽到一张 ssr 卡。
所以说少女情怀全是钱啊。
偶尔也挺乐意的,开心就好嘛。
游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