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的父母
想过自己 吗
在小升初群里经常看家长们聊天,有时候也参与讨论。有个热点话题,就是如何教育孩子,细一点就是如何激发孩子让他(她)成为牛娃。每每聊到这个,我就想起先贤孔子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儒家思想有两个关于道德的施行标准,这个是孔子的思想,孟子也有一句话,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
一个从被动一个主动,阐明了儒家道德思想的准则。我学问不多,在群聊里学会了一句话,欲鸡娃先鸡己。
身边有很多朋友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慢慢重视孩子的课外学习,当他们走进培训机构,老师说的第一句话就说,你怎么才让孩子来学。这时候如果家长费费心,探头看看教室里的孩子们,的确好些看起来小。这时候问题出来了,早教班报得就比别人晚,国学启蒙也比别人晚,英语也晚,步步都没赶不上,感觉有点对不起孩子了。
激切之下,这个暑假,有的给孩子报了五六个学习班,班太多了,怕记混了时间,耽误了孩子上课,还会排了个时间表,精确到了分钟。在这么高强度的学习培训中孩子就是生活轴心,一家人都围着转。补习班、特长班、科学课轮番上阵,偶尔闲下来还要带孩子去博物馆、图书馆去长见识。偶然听说哪里有个培训机构不错,用尽办法,也要试试。总之。一句话,就是别人家学的咱们也得学,咱不能落后,因为说不定哪点没学到,就输了将来。
我很好奇,问过一位朋友,孩子去学习了,她那段时间干什么呀?
答曰:逛逛街、玩玩手机、刷刷剧呗,无聊得很。
我建议她,可以趁这点时间学点什么啊,要知道她中级职称还没考下来呢,整个公司除了她基本没谁还用初级职称应对专业考评了。
学什么学啊,我都这个年纪,考什么证也没用了。只要孩子有出自息了,我熬出来了。
什么年纪,他们两口子刚刚35+的年岁,好吗?也算是职场的黄金年龄吧。但印象里自打工作成家,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他们就“知足”得很,仿佛人生自此“圆满”,每天上班下班,“慢慢混吧”成了口头禅。
那点精力都投入到了孩子身上,孩子稍稍有些懈怠,两个人马上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 “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有时还要跟上一句“以后我们也要靠你了”。不知道,当孩子知道自己肩负着改变两代人命运的重任时,有没有觉得压力山大。
有时她会诉苦说,她也不想孩子这么累啊,但现在竞争残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不得不逼孩子。
其实我一直很反感“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句话,因为这本来就是个伪命题。而且,如果人生真的有一条起跑线的话,那么孩子的起跑线从来都是父母。如果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家长自己要赢过其它家长才行啊。
古今中外,都是这个道理,家长才是决定孩子未来的最重要因素,害怕孩子输,我们自己就要先嬴。
在先天上,孩子的智商、情商、身体素质这些因素很大一部分源父母的基因,在孩子还在子宫的时候有一些东西就已经决定了。所以当孩子表现笨拙时,也不要再责怪人家,因为可能是我们的基因拖累了人家啊。
那么我们只能认命吗?当然不!还是有后天努力可以弥补的啊,但不是教育孩子努力,而是家长言传身教以身作责,让孩子能在耳濡目染之下获得好的习惯、性格与自我管理能力。
可以想像,一位手不释卷的家长,很容易做到监督孩子看书,因为他自己也要看书。而每天刷手机打麻将混日子、已经放弃了自我奋斗的人,想督促孩子努力时,怎么跟孩子描述“上进心”是圆的还是扁的呢?
以现在的教育制度,“父母教育程度”一般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经定格,也不要气馁,我们还可以在“社会经济地位”这一项上寻求突破了,为他积累更多的财富,帮他走得更远。
拼爹拼妈可耻吗?其实,再往前想想,可能在十几年二十几年前,大家的差别并不大,都是刚刚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曾经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因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人努力向前,有人原地踏步,于是大家的距离开始慢慢地拉开。不用往远处看,看看大学的那些同学就有多少故事啊。
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向上流动,逼孩子努力当然没有错,但在自我奋斗与逼孩子努力之间,如果我们自己都不作榜样去拼搏奋斗,有什么权利去要求孩子这么做呢?
最后
如果人生真的有一条起跑线,那么每个孩子的起点就是父母的肩膀。但是起跑线上领先几步,并不能高枕无忧;任何时候松懈了,都有可能退步。作为父母,如果想帮助他在人生的马拉松里胜出,能做的就是执着地提升自己,做一位勤奋好学、不断成长的父母,既为孩子,也为自己。
往
期
精
彩